日期:2025-09-21 12:07:52
咱今儿个聊段三国里特让人唏嘘的事儿,主角是刘备、诸葛亮和张飞。这事发生在公元 221 年的夏天,蜀汉都城成都那叫一个紧张,空气里都飘着火药味 —— 刘备正卯足了劲儿筹备东征,一门心思要给惨死在麦城的关羽报仇。可就在这节骨眼上,一个比关羽死讯还让人懵的消息砸了过来:三弟张飞,让人给杀了。这消息传到丞相府的时候,诸葛亮正趴在案头批文书呢,手里的狼毫笔 “啪嗒” 一下就掉在竹简上了,墨汁 “蹭” 地晕开一大片,跟块黑疤似的。起初他就觉得心疼,张飞多猛的一员大将啊,那是蜀汉的顶梁柱,就这么没了,太可惜。可等他听说刘备的反应,浑身的冷汗唰地就下来了,后背凉飕飕的,跟浇了桶冰水似的 —— 这位向来把 “兄弟情义” 挂在嘴边的主公,居然就轻描淡写说了四个字,那股子冷静,反常得吓人。诸葛亮脑子里 “嗡” 的一声,好些以前没往深了想的事儿,突然就串起来了。
展开剩余92%一、当年那顿 “三顾茅庐”,是诸葛亮这辈子的 “知遇情”
在诸葛亮心里,刘备那可是天选的明主,后来他在《出师表》里写 “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”,那真不是说场面话,是打心底里认这个主公。这份死心塌地的忠心,全源于当年那场轰轰烈烈的 “三顾茅庐”。想当年,诸葛亮还是南阳卧龙岗上一个种地的书生,虽说自比管仲、乐毅,肚子里装着天大的本事,可架不住汉末那世道乱,诸侯们要么草包要么虚伪,他懒得伺候,就天天在茅庐里耕耕地、读读兵法,日子过得倒也清净。而那会儿的刘备呢,正惨得没边儿 —— 跟着刘表屯在新野,手里兵就几千,像样的地盘没一块,活像个没根的野草,今天投奔这个,明天依附那个,别提多憋屈了。
可刘备这人,有股子韧劲,还特惜才。听说南阳有个卧龙先生,能耐大得很,立马就带着关羽、张飞找上门了。头一回去,诸葛亮出门游山玩水了,扑了个空;第二回去,赶上隆冬大雪,北风跟刀子似的刮,张飞冻得直跺脚,骂骂咧咧说 “一个村夫而已,值当咱们这么折腾?” 刘备没理他,就在茅屋外站着等,雪都没过膝盖了,实在等不着才走;第三回去,诸葛亮总算在家了,却故意让他们在堂下等了大半天,才慢悠悠地出来。
换旁人早急了,可刘备愣是没半句怨言,见了面立马躬身行礼,恳切地说:“先生要是不出山,天下百姓可怎么办啊?” 就这一份放下身段的真诚,把诸葛亮彻底打动了。在茅庐里,诸葛亮给刘备画了张 “大饼”—— 也就是 “三分天下” 的计策:曹操太牛,咱惹不起;孙权在江东根基稳,咱得跟他结盟;您是汉室宗亲,名声好,先拿下荆州、益州,再慢慢图谋中原,到时候百姓肯定捧着粮食欢迎您。刘备听得眼睛都亮了,当场就跪下求诸葛亮出山。那一刻,诸葛亮就认准了,这就是自己要找的主公。而刘备也明白,有了诸葛亮,自己这 “复兴汉室” 的梦才算有了盼头。
打那以后,俩人那叫一个 “如鱼得水”。刘备对诸葛亮那是百分百信任,诸葛亮说东他不往西,诸葛亮让打荆州他绝不犹豫。赤壁之战,诸葛亮去东吴舌战群儒,刘备全力支持;入蜀的时候,诸葛亮留守荆州,刘备放心得很;后来定了益州,诸葛亮要制定律法、发展生产,刘备啥都不管,全权交给诸葛亮。诸葛亮也不含糊,帮刘备从一个 “流浪汉”,硬生生拼出了蜀汉的江山,荆州、益州、汉中,一块块地盘拿下来,全靠他的计谋。这份互相成就的情分,是诸葛亮誓死效忠的根。在他眼里,刘备不只是主公,更是知己,是能让他实现人生价值的领路人。可张飞死讯传来,刘备那四个字,让这份牢不可破的信任,第一次裂开了缝。
二、桃园那炷香,是刘备起家的 “救命钱”
要想明白刘备那四个字有多伤人,得先说说刘关张仨人的交情。那可不是一般的君臣,是过命的兄弟,刘备能从一个卖草鞋的,混成一方诸侯,全靠这俩兄弟撑着。《三国志》里写得明白,刘备虽说挂着 “汉室宗亲” 的名头,可传到他这儿早就败落了。他爹死得早,跟他妈相依为命,只能靠编草鞋、卖草席过日子。在古代,商人地位低,卖草鞋比种地的农户还让人瞧不起,街坊邻居都不爱搭理他。要是没赶上黄巾起义,这哥们儿这辈子可能就在街头摆摊卖草鞋了,根本没机会出人头地。
公元 184 年,黄巾起义闹起来了,天下大乱,朝廷让各地招募兵勇。刘备抓住这根救命稻草,把家里值钱的东西全卖了,在涿县招兵。就在这儿,他碰上了关羽和张飞。关羽是河东人,当年为了打抱不平杀了恶霸,一路逃到涿县,靠推车卖货糊口。这人长得特威猛,身高九尺,胡子就有二尺长,看着就不好惹,而且重情重义,说话算话。张飞是本地的屠户,家里有钱,性格豪爽,力气大得能单手举磨盘,为人耿直,一眼就瞅上刘备和关羽了。
仨人一见面就投缘,越聊越投机,当即就决定在张飞家后院的桃园里拜把子。杀了牛、宰了马,对着天地磕头,发誓说:“刘备、关羽、张飞,虽然不是一个爹妈生的,但今天结为兄弟,就同生共死,一起报效国家,安抚百姓。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,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。要是背信弃义,天打雷劈!”这誓言可不是随便说说的。张飞当场就把家里的家产全卖了,给刘备招了几百个乡勇,还打造了三件兵器 —— 刘备的双股剑、关羽的青龙偃月刀、张飞的丈八点钢矛,全是用张家的银子砸出来的。可以说,没有张飞这 “倾家荡产” 的支持,刘备连起兵的本钱都没有。后来打仗的时候,关张俩更是刘备的左膀右臂。关羽温酒斩华雄、过五关斩六将,那叫一个勇;张飞长坂坡上一声吼,吓退曹操几十万大军,还义释严颜,不光勇猛,还有脑子。这么多年来,仨人吃睡都在一块儿,好得跟一个人似的。
刘备兵败徐州那回,关羽为了保护他的老婆孩子,没办法暂时投靠了曹操。曹操给了他高官厚禄、金银美女,可关羽啥都不要,心里就想着找大哥。后来千里走单骑,过五关斩六将,硬是把刘备的家眷护送到了刘备身边。还有一回,刘备投靠袁绍,张飞一个人占了古城,招兵买马,就等着大哥回来汇合。这份交情,那是在刀光剑影里闯出来的,比亲兄弟还亲。所以关羽死的时候,刘备那反应才叫正常 —— 当场就晕过去了,醒了之后哭了好几天,饭都不吃,拍着大腿喊:“我跟云长发誓同生共死,他现在没了,我活着还有啥意思!” 立马就要发兵打东吴报仇。那时候的刘备,还是那个重兄弟情义胜过一切的 “大哥”。可谁能想到,才过了一年,张飞死了,他居然就变了个人。
三、张飞死得太憋屈,全是暴脾气惹的祸
说起来,张飞死得是真冤,不是战死在沙场上,而是被自己的手下给杀了,纯属咎由自取,全怪他那火爆脾气。关羽死了之后,刘备称帝,封张飞为车骑将军,让他守在阆中,准备跟自己一起打东吴。张飞本来就跟关羽感情最深,大哥一死,他哭得死去活来,脾气变得更暴躁了。史书里说,那段时间他天天喝酒,一喝醉就拿手下撒气,鞭子抽、棍子打,不少士兵都被他打得半死,有的甚至直接被打死了。刘备知道这事儿后,特意写信劝他:“三弟啊,你动不动就杀人,还天天鞭打士兵,打完了又把他们留在身边,这可是招祸的路子啊!” 可张飞那时候早就被仇恨冲昏了头,哪听得进去?依旧我行我素,想打谁就打谁。
公元 221 年 7 月,刘备集齐了十万大军,在成都誓师伐吴,还下了个命令:全军都穿白色丧服,要让东吴看看蜀汉报仇的决心。你想想那场面,十万人穿着白衣服,跟一片雪似的压向江东,多吓人。可赶制十万套丧服哪那么容易?刘备让张飞负责阆中军队的丧服,给了他五天时间。张飞把这活儿交给了部将范强和张达,催得特别急。阆中那地方本来就不是产布的地儿,工匠也少,俩人忙得脚不沾地,五天过去了,丧服连三成都没做完。范强和张达知道张飞的脾气,要是交不了差,肯定没好果子吃,说不定小命都没了。俩人硬着头皮去求张飞:“将军,时间太紧了,材料也不够,您能不能宽限几天?我们保证十天之内肯定做完!”
可那会儿张飞刚喝了一坛子酒,正心烦呢,一听这话立马就炸了:“废物!我大哥带着大军都要出发了,你们居然敢拖后腿!是不是不想为云长报仇?” 当场就喊人把俩人拖下去,各打了五十鞭子。五十鞭子下去,范强和张达浑身是血,差点没被打死。张飞还不解气,指着他俩的鼻子骂:“明天之内必须把丧服给我交上来!要是误了军机,我把你们凌迟处死!”俩人被拖回营里,越想越绝望:明天肯定做不完,到时候还是个死。与其坐着等死,不如先下手为强。当天晚上,俩人趁着张飞喝醉睡得死沉,偷偷摸进他的军帐,一刀割下了他的脑袋,然后带着首级连夜逃到了东吴,想靠这个讨好孙权。一代猛将,当年在长坂坡吓退百万雄师,结果就这么死在了自己人手里,死得是真憋屈。消息传到成都的时候,刘备的大军刚出发没多久,伐吴的号角才刚吹响。
四、“咦,飞死诶”,四个字凉透诸葛亮的心
信使跌跌撞撞冲进中军大帐的时候,刘备正站在地图前,跟谋士们商量怎么打东吴。他自己也穿着白丧服,腰间挎着剑,脸上还带着没消的泪痕 —— 那是为关羽哭的。“陛下!不好了!车骑将军…… 张将军在阆中被人杀了!范强、张达那两个贼子割了将军的头,投靠东吴去了!” 信使 “扑通” 一声跪下,哭得话都说不利索了。帐子里瞬间就安静了,谋士们你看我我看你,都以为刘备得跟上次一样,当场哭晕过去,或者拍着桌子喊着要立刻去阆中。可谁也没料到,刘备就身子微微晃了一下,眼神从地图上挪开,看向帐外飘着的白幡,沉默了好一会儿。然后,他就轻轻地、淡淡地说了四个字:“咦,飞死诶。”
就这四个字,跟冰锥似的扎进了诸葛亮的心里。“咦” 就是有点惊讶,好像没想到张飞会死;“飞死诶” 就是 “张飞死了啊”,那语气,平淡得跟说 “今天吃了碗面” 似的,连一丝难过都听不出来。诸葛亮当时就懵了,浑身一震,盯着刘备看了半天,差点以为自己听错了。这还是当年那个跟关张桃园结义、发誓同生共死的大哥吗?还是那个听说关羽死了哭到晕厥的主公吗?当年桃园里 “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,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” 的誓言还在耳边响着呢,怎么才过了一年,就变得这么冷漠了?诸葛亮脑子里跟过电影似的,瞬间闪过好多事儿。当年在新野,老百姓因为战乱没饭吃,刘备宁可自己饿着,也要把粮食分给百姓,说 “老百姓才是根本”;可现在为了打东吴,他不顾诸葛亮、赵云这些老臣的劝阻,硬征了十万大军,根本不管益州的百姓刚经历完战乱,亟需休养生息。
当年刘备对诸葛亮那叫一个信任,不管啥事儿都跟他商量,连 “火烧博望坡” 这种险招都敢让他放手去干;可自从称帝之后,刘备越来越独断专行,诸葛亮说 “得联吴抗曹”,他也听不进去了,一门心思就想报仇。这时候诸葛亮才琢磨过味儿来:刘备变了,不是他故意忘了兄弟情义,是 “皇帝” 这个位置,把他给变了。这会儿的刘备,心里装的早就不只是 “为兄弟报仇” 了。关羽死了,不光是兄弟没了,荆州也丢了啊!荆州是什么地方?那是诸葛亮 “三分天下” 计策的核心,没了荆州,蜀汉就没了东出中原的门户,想统一天下就难了。所以他打东吴,表面上是为关羽报仇,实际上是想把荆州抢回来,巩固蜀汉的江山。
而张飞死了,虽然少了个猛将,但反而给了他更充分的理由 ——“我的两个兄弟都被东吴害死了,这仇必须报!” 这样一来,全军上下的报仇情绪更浓了,他伐吴的 “正当性” 也更足了。诸葛亮突然就懂了:在帝王的眼里,兄弟情义再重,也得给江山社稷让路。刘备不是不难过,他可能也心疼张飞,也想起过当年桃园结义的日子,可他现在是皇帝,是十万大军的统帅,他不能哭,不能慌,甚至不能表现出太多的情绪。他的一举一动都关系到整个蜀汉的命运,他必须冷静,必须把悲伤压在心底,把仇恨变成打东吴的动力。这就是当皇帝的无奈,也是当皇帝的冷酷。可诸葛亮宁愿刘备能像个普通人那样,痛痛快快哭一场,哪怕掉几滴眼泪也行。因为那眼泪里,藏着的是人心,是当年那个让他愿意 “鞠躬尽瘁” 的明主的底色。而这四个字,只让他看到了权力的冰冷,看到了帝王心术的算计。
五、夷陵一把火,烧光了兄弟情,也烧醒了刘备
刘备带着 “为关张报仇” 的旗号,领着十万大军浩浩荡荡杀向东吴。一开始还挺顺利,蜀军势如破竹,接连打下了东吴好几座城,孙权都吓得差点迁都了。可打到夷陵的时候,孙权派了个叫陆逊的年轻将领来抵挡。陆逊这小子特别聪明,知道刘备急着报仇,就故意拖着不打,跟蜀军耗着。当时正是夏天,天气热得要命,蜀军只能驻扎在山林里,士兵们又热又累,士气越来越低。刘备急了,犯了个兵家大忌 —— 把大军连营几百里,兵力一下子就分散了。
陆逊瞅准机会,在一个风大的日子,放了一把大火。熊熊大火借着风力,瞬间就把蜀军的营寨烧了个精光。蜀军大乱,士兵们到处乱跑,被吴军杀得尸横遍野。刘备带着残兵败将拼命逃,一直逃到白帝城才稳住脚。这场 “夷陵之战”,蜀军几乎全军覆没,死了八万多人,好多大将也战死了,蜀汉的家底一下子就被掏空了。站在白帝城的城楼上,看着长江水滚滚东流,刘备终于哭了,哭得特别伤心。可这眼泪,到底是为死去的张飞哭,为战死的士兵哭,还是为丢了的江山哭,恐怕连他自己都说不清楚了。
公元 223 年,刘备在白帝城病重,赶紧把诸葛亮叫了过去,要托孤。病床上,刘备握着诸葛亮的手说:“先生你的本事比曹丕强十倍,肯定能保住蜀汉,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。要是我那儿子刘禅能扶起来,你就扶他;要是他实在不行,你就自己当皇帝。”诸葛亮 “扑通” 一声跪在地上,哭得泪流满面:“臣一定拼尽全力,效忠蜀汉,直到死的那天!”这时候的诸葛亮,算是彻底看明白了:刘备对关张的兄弟情是真的,对他的知遇之恩也是真的,可他对江山的渴望,更是真的。当这些事儿撞在一起的时候,他肯定选江山。这不是刘备无情,是当皇帝的,必须得这么选。
而张飞死时那四个字,不过是帝王路上的一个缩影。坐上那个位置,就得把自己的感情藏起来,把江山放在第一位。刘备或许也曾在夜深人静的时候,想起当年张飞给他送家产的样子,想起长坂坡上张飞的怒吼,可天亮了,他还是蜀汉的皇帝,得为整个国家负责。后来诸葛亮六出祁山,鞠躬尽瘁,把一辈子都献给了蜀汉。他可能偶尔会想起 221 年那个夏天,刘备说 “咦,飞死诶” 时的样子,想起桃园结义的热血,想起阆中传来的噩耗。可他从没动摇过,因为他知道,刘备虽然变了,但 “复兴汉室” 这个梦想没变。他得替刘备完成这个梦,也得替关张这两位老兄弟,守住蜀汉的江山。
再后来,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重,快不行的时候,望着帐外的星星,脑子里闪过的,或许不是夷陵之战的惨败,也不是北伐路上的艰难,而是隆中茅庐里第一次见到刘备的模样 —— 那个穿着粗布衣服,眼神却亮得像火的中年人,带着两个威猛的兄弟,冒着大雪站在门口,一脸恳切地问 “先生可愿出山”。那时候的刘备,还不是皇帝,只是个想干点大事的草莽英雄;那时候的关羽,还没威震华夏,只是个沉默寡言却眼神坚定的汉子;那时候的张飞,还没被暴躁脾气拖累,只是个豪爽爱笑、一拍胸脯就肯倾家荡产的屠夫。仨人围着一张简陋的桌子,谈的是天下苍生,说的是同生共死,没有权力的算计,没有江山的重压,只有最纯粹的兄弟情和理想。
诸葛亮躺在病榻上,或许会轻轻叹口气。他这一辈子,跟着刘备从一无所有到三分天下,见过他的仁,也见过他的狠;见过他的真,也见过他的藏。刘备那句 “咦,飞死诶”,像根刺扎在他心里这么多年,可到了这会儿,他倒也慢慢懂了 —— 帝王之路本就是条孤独的道,走上去的人,总得丢掉些什么。刘备丢了纯粹的兄弟情,换来了蜀汉的基业;而他自己,丢了卧龙岗的清净,换来了 “鞠躬尽瘁” 的一生。帐外的风吹进来,带着秋夜的凉意。诸葛亮想起当年张飞总爱跟他开玩笑,说 “先生文绉绉的,打起仗来能顶用吗”,可每次他出了计策,张飞总是第一个拍着大腿叫好,冲在最前面执行;想起刘备当年把印信塞给他,说 “成都内外,先生说了算”,那份信任,重得能压垮人,也暖得能焐热人心。
这些零碎的回忆,像烛火一样,在他弥留之际亮了起来。刘备那句看似冷漠的四字冷语,终究还是被这些温暖的过往给焐化了。他明白,刘备从来不是个完美的人,他有私心,有野心,坐上龙椅后也难免变得权衡利弊,但他当初那份想救百姓于水火的初心,那份对兄弟、对臣子的真心,从来没彻底消失过。
最后,诸葛亮缓缓闭上眼,手里还攥着那份没写完的北伐计划书。他这辈子,没辜负刘备的知遇之恩,没辜负关张的信任,更没辜负自己当年在茅庐里许下的誓言。至于刘备那句 “咦,飞死诶” 背后的复杂滋味,就让它跟着那段三国往事,一起埋在历史里吧 —— 毕竟,帝王也好,兄弟也罢,在乱世里想护住点什么,从来都不是件容易的事。而他们拼尽全力守护的那些东西,才是最该被记住的。
发布于:江西省创同配资-股票配资网首页-五倍杠杆-低息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